简介:目的 提高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适应现代医学及生命科学发展和学科交叉融合发展。 方法 按知识脉络和系统实施医学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在内容上瞄准全球生命科学发展前沿发展和科研技术方法,在结构上体现学科交叉融合和知识延续拓展。 结果 构建了全新的医学研究生核心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程、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四大模块,配套实施了管理机制改革。 结论 新核心课程体系立足科教融合,突出科研创新需求,适应了生命科学发展趋势,打破了学科专业壁垒,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有效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
时间:2019
简介:目的 构建科研创新团队成员适宜度评价的定量评价模型。 方法 明确科研团队成员评价的关键指标,包括:成员专业相关性评价、成员学术贡献预期评价、合作便利性评价指标、目标的共同性评价指标分析等,对相关指标进行定性分析,确定不同指标各个子项目的权重等级。最后根据指标重要性、等级等,赋予权重和分值,进而设计出计算的数学模型。 结果 经过模拟演算,设计的公式可以较好的体现不同指标的权重等级,使得科研团队成员适宜度评价得以实现。 结论 对创新团队成员的适宜度评价指标进行定量评价,使得对创新团队成员的评审有据可循,评价结果公平公正,易于各方接受,也有助于引导团队明确组建方向。
作者:阮鹏 刘卫华 彭云
时间:2019
简介:目的 临床研究是医学发展与进步的重要环节,临床研究的设计与分析质量决定其结果的可靠性,并进一步影响到诊疗指南的制定与临床实践的开展,本研究针对国内临床研究开展过程中的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 方法 以2016年结题的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为基础,将课题组所提交的正式结题报告为研究对象,制定标准化的信息提取表格,对课题的试验设计与结果分析质量相关的特征指标进行提取,再对数据准确性进行复合的基础上,描述性分析课题的特征、设计与统计特点,对方法学相关内容进行评价。 结果 共有67项课题被纳入本次分析,这些研究的主要治疗领域主要集中在肿瘤、心脑血管和骨科(19.4%、11.9%和11.9%),所评价的课题基本能够完成任务书中的考核指标并有相应的科研产出,其中94%的项目能够严格遵照原任务书计划开展研究,同时,也发现科研课题在样本量设计与多因素分析方法使用上有一定的改善空间。 结论 临床科研项目在完成结题任务要求的同时,应更加关注方法学质量,建议与专业方法学团队合作共同开展持续性的促进工作,为科研成果的质量提供保障。
作者:王杨 张旭 许毓君 高华 候莉 吉荣荣 张艳 赵延延 张晓琨 李卫
时间:2019
简介:目的 精准医学研究离不开对新一代生命组学大数据的获取与分析,而这些个体化大数据中不可避免的会包含大量涉及个人隐私的敏感信息。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保护受试者和患者隐私的前提下,对大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共享。 方法 汇总并分析国内外有关精准医学大数据与隐私保护的相关政策,并从技术研发、伦理规范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对精准医学大数据隐私保护体系的搭建进行探讨。 结果 提出了包括伦理规范及制度建设、大数据隐私保护技术研发、面向受试者和患者的隐私安全教育、充分透明的知情同意及其他相关措施在内的系统搭建精准医学大数据隐私保护体系的建议与对策。 结论 通过多种举措系统搭建精准医学大数据隐私保护体系的建议将为我国政府早日制定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提供参考,该保护体系的建立也将为精准医学研究保驾护航,促进精准医学的健康长远发展。
作者:徐新杰 朱玲 黄辉
时间:2018
简介:目的 为公立医院更好地评价不同学科科技创新能力高低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通过文献评阅法梳理分析当前国内公立医院科技论文评价模式存在的焦点问题,通过特征匹配的方法探讨构建跨学科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式。 结果 从学科间差异入手,聚焦临床医学领域,以循证理念饱和分析各学科的特征,生成特征字段(关键词),应用特征匹配方法确定各学科所属期刊目录并由相关专家验证合理性,进而通过分析期刊的学科影响力大小,构建综合考虑公立医院各学科特点的、基于科技论文数量和质量客观指标的评价体系。 结论 特征匹配方法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排序算法,将其应用于不同学科科技创新能力模式构建显然会给科研评价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
时间:2018
简介:目的 本文拟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研能力评估指标,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指标的可行性。 方法 通过文献法和德尔菲专家调查法,构建出疾控中心科研能力定量评估指标。 结果 本文构建了疾控中心科研能力的定量评估指标及权重:论文数量(0.4)、科技成果数量(0.2)、平均影响因子(0.3)、近n年平均增长趋势(0.1),通过辽宁省疾控中心科研能力的定量和定性评估,验证了各个指标的可行性。 结论 本研究为疾控中心科研能力的评估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指标体系和策略。
作者:张合华
时间:2018
简介:目的 分类别制定三甲医院中不同特点医务人员群的职称晋升科研评价指标。 方法 以40名医院各临床专业领域专家作为访谈对象,汇总达到2/3频次的专家意见,作为制定工作方案的依据。 结果 针对高学历青年人员、普通医务人员、临床一线业务能力突出的人员、专职科研人员精准制定了导向明确,符合各人群特点的职称晋升科研评价体系。 结论 该体系促进了个人职业生涯与医院学科的共赢发展。
时间:2018